skip to content
usubeni fantasy logo Usubeni Fantasy

觉得花钱好痛苦,自救一下

/ 8 min read

思考金钱

我觉得花钱好痛苦,在社交媒体上这似乎不是主流,大家好像花钱都好快乐。我不得不陷入沉思,为什么感觉大部分人花钱都快乐而我却相反,以省钱为乐。而今天我正是想把自己极致的抠门的心理修正一下。

虽然有一个词——损失厌恶,从心理角度表明人在得与失之间更在意失。但我这不一样,并没有得失的对比,就是纯纯的对支出厌恶。我就暂时在本文把这个现象定义为“支出厌恶”吧。

不止在生活中,在游戏里也一样,以前玩口袋妖怪(也就是宝可梦),在通关的时候总留着一大堆“伤药”。这是一种最低等级的回复道具,到后期根本等于没用,但是在前期使用性价比还不错。所以很明显这么抠搜是没有意义的,现在的我明白了还是小孩哥的我的幼稚,现在玩《朱/紫》,药倒是不省了。但这一小点改变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支出厌恶得到缓解。例如我在最近玩黎明杀机的时候也一样(啊,不过已经接近退坑边缘),囤血点、囤道具,明明用不完,却老省着,直到退坑。

童年的习惯

尽管我不是很喜欢弗洛伊德,但这问题我还得是从童年找原因。小学初中时期,我零花钱每个月十块,买个杂志还得动用一点寒暑假外婆给的 Bonus。当年买的杂志呢,现在也无法幸存,搬家的时候全丢掉了。我确实怀念纸媒的时代,怀念报刊亭,怀念几块钱一本的《漫画 party》,但数字时代还是好,数据轻松带走,这是我之前搬家几次得出的结论。

我的童年自然不缺诸如不吃饭省钱、卖文具、代写作业的套路,都用过。因为饭钱都省了,零食自然也买不起,或者只能买“咪咪”和“香菇肥牛”,回想起来,真的有点凄凉 😂

总之那时候,钱,是真的缺,再加上我爸也是抠门大师,就这耳濡目染之下,我理所当然地在童年植下了抠门的观念。随着物价上涨,现在一百块的价值已经远比当年低,但我花一百块还得斟酌半天,仿佛价值观还留在 20 年前。

知道了抠门是一个坏习惯,并不能解决问题,我再深挖一下。

价值不认同

购买行为是一种双方认同的等价交换,厌恶支出意味着我对购买对象价值的不认同。 中午吃个饭十多二十块,这肯定得认同,饭得吃,而且价格就落在合适的区间。但一到非生存需求我的标准一下子就变态起来了,娱乐活动砍掉大部分,一直想配台电脑,也一直没买下来,因为不是所谓的“刚需”。

换言之自己的情绪不值这个价格。哎,我多少有点看不起自己了。我常常很羡慕女性对情绪价值的评估,女性似乎天然看重情绪价值,也就天然地高消费。而男人呢,能有什么情绪,连狗都不如 😢

消费力排行老梗:少女>儿童>少妇>老人>狗>男人

按照这套理论,转变的关键似乎就是那句老话:我值得更好,那就不必内疚于我花钱了。 可以多尝试购买体验,例如旅游,虽然我主张穷游,但偶尔来点高端游,要是旅途愉快?不亏!要是花钱却买了难受?祛魅!(就是学费有点贵)

另外,我也对品牌溢价不认同,不过我仍不打算反对这个观点,就让我继续当一个激进的品牌溢价反对派吧。

安全感丧失

最后,也是最致命的一点,即使我现在可以消费起更好的商品,未来呢?

安全感丧失才是贯穿我心脏那最粗的箭。可能本来的体质问题,我就是内耗人,比较容易焦虑,看心理疗法的书多了,有所缓解,但内耗底色依旧。

加之作为程序员,不止是我,很多同行都会因为 35、甚至是 30 这个年龄数字对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。为公司卖命多年,未来会不会因为性价比低而被一脚踢走?被踢走不一定是“不努力”,而是,大家都知道,大部分公司都是面试造火箭,实际拧螺丝,走技术路线还是难有不可替代性。

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,最近几年经济有目共睹,最近创业板又接近前低。我国可能不至于像日本那样失去几十年,但这么下去再久一些,也是有够煎熬的了。在这个情况下,再叠加我前面提到的情况,花钱痛苦也不难理解了。

那怎么解决没有安全感的问题呢?

  • 其实还是心态调整为重,下调自己的存款预期 ,其实遇到一般危机也不需要那么多存款,遇到重大危机,那可只能认命了
  • 对投资的心态再放远一点,鸡蛋再放得分散一点
  • 再具体掂量一下未来的资金需求,焦虑始于模糊
  • 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,接着只要专注当下,就能降低未来的干扰
  • 开发副业,不过也正如我在省钱路数里说的,相对于节流,开源是很困难的,值得一试,但这也会带来焦虑

大家的消费观念都不尽相同,最后还是想问一下大家,大家对未来风险怎么看?会保留几倍工资的存款?如果月光,那么月光时心情如何?如果你跟我一样也觉得花钱痛苦的话可以评论区握个手 🤣

评论组件加载中……